登录
新作
讨论
加入
讨论区
【时光匣子】IRENE日记本(2009.5.23.亲爱的她。走远了)。
1
2
3
41楼
〈糹諗
L3
5
62
2009年3月20日01:46
我的媛媛~才女吖
42楼
央和
L2
1
9
2009年3月28日19:35
前天寝室停电,所以现在补发。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22时10分
关键词:海子。最遥远的距离。陈明才。阿司匹林。世界末日。
原来今天是海子逝世20周年。
上周于书店,在舒婷诗集,海子诗集,周国平《随风的纸屑》《人与永恒》中犹豫不决(因为修手机的花费超出了我的预算),但最终还是选了《随风》,因为考虑到诗是凝聚了太多灵气的淬炼体,阅读起来太过伤神,而《永恒》在架的书都是翻阅过太多的,沾染了太多的尘土,封皮也有些变形。
拿到书的时候,突然想到 冰买的《广岛之恋》,因为同样是书很薄但是用硬质纸做封面。冰曾笑谈那本书是如何浪费纸张,一页只几个字和无数空行。由于这样的想起,便在这两天把《广岛之恋》翻看了一遍,很典型的杜拉斯风格。其实我是更想看电影的,因为影视是以另一种更具象的形式表达情感。
貌似扯远了,说起来,知道海子还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深沉的悲情,隐藏在极其温暖的假象背后。语文老师在介绍海子时,说到他卧轨,班上就发起一阵骚动,很多人都在议论着,忘却了当时的我是否也加入了这议论声中。那时的我,似乎思维太过单纯,根本不会“思考”课本以外的事情。后来知道很多人都是那么狂烈地热爱着他。高中时,身边也有人同样也是那么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百度百科上,关于海子的死亡是这样记录的:“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凌晨躺在山海关外的铁轨上,当现代工业社会最有力的象征--火车碾压过中国最后一个田园诗人的身体,所带来的阵痛不仅仅是钢铁碾压肉体的,它给所有中国真正热爱诗歌,热爱土地,热爱太阳的人们带来的阵痛将会在持续再一个甲子年甚至更长久。”“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 , 一个诗人自杀了 , 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 ,人们有许多解释。”“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也正是这样的说法可见世俗对诗人的无知揣测。”
这个把死亡选择在生日的人,在汲取大地温暖的养分后,试图用最最浓烈的方式来赞美。然而,无人附和。无人理解。艺术的寂寞,太过浓重。
突然由此想起了另一个人,陈明才。知道这个人是在一个月前看《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喜欢的文艺片。影片最后黑色的屏幕上只有一行大字“献给陈明才”。于是搜索了一下,知道导演林靖杰就是以陈明才为电影中心理治疗师的原型拍摄了《最遥远的距离》。
(一直把所谓大片,巨作当做消遣,而自认为算得上是影视作品的,只有文艺片。所以电脑里,其他电影看过就删除。只有这些,一直保留着。)
我想,如果有一个男孩儿,肯为我采集整个台湾不同地方的声音,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狠心离开的。
我想,如果我是桂纶镁,我是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个采音师给找到的。当然不是因为爱情。或许是因为同病相怜,或许是因为那些林林总总的最自然的声音。
时空错位的情书,两段没有结局的恋情。
又偏题了。。。
故事中的心理治疗师,总是乐于扮演别人。给我们精神些许紊乱的印象。然而,他自己很明白很清楚,自己是谁,要干什么。生活在自我的矛盾与纠结当中。
林靖杰说,“古代说知音有伯牙子期的佳話,作为凡夫俗子,我一直認为那是神話。直到我與陳明才相識並成为知己,才知道神話在現代是有可能的,才知道擁有知音是多么幸運的事情。陳明才離開,讓我非常非常寂寞”,陈明才“以放浪形骸的才子形象,悠遊於劇場、美術、電影、社區、環保,以及一切反體制運動,跟台灣人文關懷活動。才華洋溢的創造力、特異的行徑、不妥協的純粹性格,以及不曾稍歇的實踐力,早已使他「傳奇人物」的名號不脛而走”。
2003年8月,陈明才投海自杀。或许因为如此,我才会把他和海子一直记在一起。
校内上看到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说的是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也就是说,这一天是世界末日。虽然文中举例子说了前4次玛雅预言的正确性(当然我不知道是否为杜撰)以及一些巧合,但是我依旧对这个结论感到很荒谬。不过,这倒让我想到了《阿司匹林》中,梅婷和她的小白一起在99年8月18日等待诺查丹玛斯所预言的世界大毁灭的到来。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阿司匹林》这样的片子,因为,太过消极。生活在一种灰蒙蒙的氤氲当中,随时都会有窒息的感觉。
不喜欢过于悲观的爱情,不喜欢没有经历就放弃的态度,以及最后过于现实的选择——放弃小白,和一个美国中产结婚。毫无爱情,只为结婚。
整理统计学头疼中的呓语。。。
43楼
央和
L2
1
9
2009年3月28日19:41
思念~~~!!!!
44楼
央和
L2
1
9
2009年4月28日21:51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20时41分
明明是明媚的春光,明明是暖暖的午后,却不知为何总有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纠结在心中,下午的劳动教养学也只是记得课件上写在北京购买两次以上黑自行车可以送去劳教。一整个下午,脑海中飞过一个个模糊不清的影像,就像用PS高斯模糊一般,一团一团任凭我如何努力分辨,依旧是一片又一片的斑驳。
或许因为最近连着看了好多本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初恋关于生活小情绪的书,心中一下子膨胀出太多太多没有思绪的想法。
看着屋外的阳光,握着我的钢笔,开始在信纸上胡乱写些什么,后来索性开始写信,对象是谁呢?没有谁,虽然称呼是繁体的“親愛的”三个字,我极度喜爱的字眼。这不完整的信,与其说是写给某人,不如说是写给我那久远的时光,曾经的青春年少。
都说如果人一直回忆过去就代表着开始苍老。可我宁愿相信我回忆过去是个例外,是要一遍又一遍地温习以免忘记曾经的青春,曾经与我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为那该死的高考而奋斗的那些可爱的人们还有一些网络上彼此鼓励,彼此温暖的亲爱。因为今天不成文的信写完第一句交代当时的时间后,我突然看着那个日期觉得好眼熟,慢慢想起是FS的生日,3秒后马上否定,应该是YC的生日。再3秒,终于想起他们都是5月生。这一刻的感觉真的好糟糕,
曾经的铭记于心,终究会在日子一点一滴的消磨中成为被遗忘的记忆死角。
于是,一下课,去旅行社订完五一的二日游就回到宿舍用电脑翻看电子日记本。
看到5年前2004年元月份写的一篇日记,是当时在榕树下贴的一个帖子,记录了一些当时我认识的人,每人都用数句来形容,更多的是感激之词。这让我不禁想起最近常去的吐司,记得前段时间蓝也整理了一篇帖子是说吐司上的某些她认识的人。忽然觉得,或许对于每个人都有自己曾经迷恋榕树时的情怀。而如今,我已不再是5年前的我,我已没有当时在榕树那么强烈的热情与执着,要紧抓住那些亲近的人不放,生怕在某个时刻突然与他们断了联系。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真的是感情很激烈。或许人的一生,激情与冲动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当你过早地使用,剩下的不过屈指可数。
本来是想趁五一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呆上一两天,找寻一下孤独感。这份写字必备的小情绪。我已经遗忘太久,或许再也感受不到了。
不过和室友一起出游也的确是件幸福的事情,
开心得口拙总比孤独地倾诉要好太多。
45楼
央和
L2
1
9
2009年4月28日21:57
好迅速。
46楼
雪糕ヅ黑兲使
L3
1
39
2009年5月15日16:37
来踩踩~~~~~~~~~~~~~~~~~
47楼
央和
L2
1
9
2009年5月24日00:51
今天早上(5-23),流着泪醒来。
因为,梦到了她。那个从我出生就一直宠爱着我,溺爱着我,一直叫我小如意的人。
梦到她生病住院,梦到姥姥,妈妈和我在她病床前。然后我去抱了抱她,蹭着她的脸说,这一生病攒的那么多钱都要花了,心疼不。然后她看着我微笑,是我从小看到大的那种乐呵呵的表情。她说,不心疼。这个微笑让我突然很心疼。
于是,我醒了,带着泪水。
我想到她辛辛苦苦一针一线地纳鞋垫,然后一点点地攒钱说给我们四姐妹一人买一只金镯子。
想到她喜欢用白砂糖泡了草莓让我们小孩子去吃。
想到每次我从姥姥家走,到楼下向上看时,她都会站在阳台一直观望着我。
还想到,在她离开前的那段时间,我因为高考,并没有好好照看她。
以及,为了某个人伤心而错过了见她最后一面。
我想到我进屋后,那么情不自禁地大哭,我想到我一边擦眼泪一边给她画进馆时要枕的枕头花纹。
我想到妈妈总说我冷血,除了那天,从不见我为老奶哭泣。
其实,她不知道,我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哭泣。我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展露我对她的思念。
照片是她逝世三周年时,回老家拍的她和老姥爷(她丈夫)的坟。当时贡品和花圈都没有摆上。我赶紧拍下。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们离开后这里真实的景象。
这次三周年,让我做了全程摄影。我跑前跑后,除了抓拍,什么忙都没有帮上,事先我买的花也是一直由妈妈代拿。
而且,在这次的影像记录中,我记录了几乎每一个参加的人。唯独缺少了自己。这是不是份不完整呢?妈妈说,老奶会体谅的。
很多人在这次都哭了。而我没有。我甚至没有沉浸在过多的悲哀中。有的,只是一瞬。看到某些景象的一瞬。
她走了。真的真的走了。
虽然,她偶尔还会突然出现在我的梦境中,提醒我,她一直一直那么爱我。
终于体会到那句悲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
2
3
联系我们:howard [at] tucia [dot] com
伙伴:
暗房|摄影ERP
Photo Editing
EraseAnything
小魔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