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片段
文/水殿月影(野塘烟月)
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是从王维的诗句里第一次认识了茱萸。
茱萸在唐朝被人们于重阳节这天佩戴在臂上、发间,或酿酒饮之,作辟邪之用,素有“辟邪翁”的雅号。至宋元以后,这种习俗渐渐被人们淡忘。
在我看来,茱萸是否辟邪并不那么重要,我甚至不清楚到底那一种植物才叫做茱萸。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认知。这就好比,我们熟悉李清照,但谁也没见过她。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从李煜的词里知道,茱萸是带有香味的。凡是花花草草,总让人联想起古时候那些婉约秀丽的女子,茱萸该会是哪一种呢?它淡淡的女儿香,历久弥新的容颜,在唐宋的诗词里,美得那样寂寞而又从容。
似乎从未见过诗人词人形容茱萸的美丽。茱萸之于美人,也是一年一度,过了重阳节,它未必还能逗留在佳人那浓密的发丛里。
或许正是因了这份伤感,茱萸被唐人用来怀想,思念远方的亲人。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人们或许会不记得茱萸的模样,但在浩瀚的诗词海洋里,茱萸依旧散发着它独特的幽幽的芬芳。每每到了重阳佳节,我们依旧记得,有一种叫做茱萸的花,仿佛在某个时刻记起了某位不甚来往的故人。
菊花
茱萸从唐诗宋词中走来,只在遥远的唐诗宋词里默默芬芳。菊花却是我所熟悉的。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菊花随处可见。赏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它无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一名隐士,在寂静的秋光里,在竹篱茅舍之下,在无人注意的泥墙脚,它开得含蓄,开得淡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知从何时起,赏菊已成了重阳节的一部分。文人雅士爱菊,自古以来,咏菊的篇章更是不胜枚举。红楼梦中菊花斗诗,就有十二首之多。我不喜欢宝钗,偏偏对“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一句情有独钟。从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丛寂寞的菊,开在玲珑澄澈的秋月之下。我喜欢它抱香枝头死的气节,更欣赏它那寂寞的芳华。
菊花不仅属于重阳节,它更属于整个秋天。秋高气爽,在纯净如琉璃般的天宇之下,野菊花正漫山遍野。
登高
重阳节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相关记载。到南朝时,重阳节登高被人们当成一项消灾避难的活动。
到了现在,传说就只剩了传说。二十几年来,我只知道有这么个传统,却从未在重阳节这天登过山。翻动书页,翻过一段历史,在文字间感受古人的心情,或悠闲自在,或伤感怀远。
谁似龙山秋兴浓,吹帽落西风。孟嘉的帽子是否还在西风里戏说往事?想来,真是羡慕古人。我常常在古人的诗词里想象,在那个云淡风轻的午后,三五诗人词人携菊花美酒,登上山顶,在淡淡的秋阳下把酒言欢,兴致高昂地吟咏: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何等的惬意!
又是一年重阳,我希望在九月九日那天,我可以沿着古人踏过的足迹,登上山顶,采一捧野菊花带回来,让它在岁月里和往事一起风干,多年以后,它淡淡的芳香里依旧留有重阳的气息。